广西武宣,祠堂之礼演绎仁风义举

北京中医青春痘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08/9160235.html

走过广西的很多祠堂,一个村有几间祠堂很常见,通常各祠堂之间独立分开,互不干涉,唯独广西三里镇霞山村的两间祠堂是贴在一起、共用一面墙的。据悉,两家祠堂建造至今已有数百年,血缘关系虽疏远,但两房族人一直团结和睦,将祠堂建在一起也是寓意后代族人莫争斗、共进退。

建筑风格独特两间祠堂一道墙

祠堂,是祭祀祖宗或贤人的厅堂,为敬祖睦族、规范道德、激励后代而修建。同时,祠堂也是存放家谱、商议处理族中事物以及供族中子弟上学读书的场所。

广西武宣县三里镇霞山村的祠堂为钟姓和黄姓两家所有。据村民收藏的年12月香港(初版)《黄氏通书》族谱记载,霞山村黄氏宗支于清朝顺治末期至康熙初期(-年间)自广东省翁源县龙头堡迁来。村中老者认为,祠堂为迁来不久后所修。

钟黄两家祠堂,建筑风格以明清为主,三进三间,规模宏大,建筑布局完整,分布有主堂、侧室。整座祠堂看上去结构严谨,美观大方。雕刻着龙凤的椽子遍布祠堂,架设在石墩上的木柱支撑着整个黑瓦铺成的祠堂顶部。门窗上有吉祥雕花,青砖黑瓦,飞檐翘脊,古色古香。祠堂前是一个半月塘,塘边,一株有着几百年树龄的榕树依然生机勃发。

最让人惊奇的是,从祠堂的格局看,钟黄两家的祠堂是贴在一起、共用一面墙的。墙有门相互联通,每逢遇事,往来便利。

关于祠堂的由来,有一个传奇的故事。村民说,村子里曾有7个姓氏的人家,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老叫花子,饿得走不动了,其他人家对老人的到来不闻不问,唯独钟黄两家热情地招呼接待,钟家甚至把家里唯一的跛脚鸭杀了款待老人。也许是钟黄两家的朴实醇厚感动了老人,入夜,老人让钟黄两家跟随他到一座山岭上,把一车黄金赠给钟家人,半车黄金给了黄家人。

有了黄金,钟黄两家商议一起建造两家祠堂。祖祠做好以后,钟黄两姓人丁兴旺,曾出过举人、进士,《黄氏通书》记载为“第五世祖文元、第六世祖河清均为清朝贡生”“第七世祖黄衮为清乾隆三十九年甲午科举人”的文字。

关于这个故事,因为时间久远,真实与否只能留待后人品评。

两姓氏和睦相处共同演绎仁风义举

“两间祠堂为何会连在一起?”我们疑问。村民解释说,这体现了霞山村钟黄两姓族人的团结友爱,两间祠堂所纪念的先祖不是亲兄弟,血缘离得较远,但两族人亲如兄弟,所以将祠堂建在一起。

据村中老人介绍,以前每逢大事或过节,如每年的分龙节、做社、祭拜盘古庙、屈原庙,两族的兄弟姐妹都会一起参加,一直延续至今。而且,不管是建新房还是分新家,都没有哪家再另立香火。

“解放时,两家姓氏不到人,但是两家人很团结,所以强盗都不敢进来。”村民说,村民的团结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铜锣便是一个见证。

村民说,村里出了举人、进士后,皇上赐予钟黄两家各一对铜锣。每逢遇事,两家便敲铜锣。“两家要做到文化共荣。”村民说,村里崇尚文化,所以迷信之人都不敢进村。相传以前曾有几个道公路过村子,将锣鼓敲得“嘭嘭”响,村中老人听见后,便敲响村中的铜锣。道公听见铜锣声后,明白那是皇家所赐铜锣,就如同碰到皇帝出宫一样,立即三步一回头,一边膜拜一边溜走。

“以前祠堂做过学堂,教诲了很多人。”村民说,武宣仙城书院便是在该村著名文人黄衮倡导之下所修。

除了文化共荣,生活上,钟黄两家也是互帮互助。一起抢花炮、遇到火灾敲铜锣互救……如今的霞山,两姓群众依旧和睦相处,文化上相互促进,经济上相互扶持。

黄田军是村中的水果种植能人,9年,他在福建打工学到红心柚的种植技术后,返乡发展红心柚种植,并牵头成立了霞山红心柚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全村人种植红心柚致富。目前,霞山村已种植红心柚多亩。

所有这些,无不承载着霞山村钟黄两姓族人仁风义举、和谐共荣的感人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57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