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中虚线内为当代来宾市的行政区划范围,辖一区四县一市。
秦朝末期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年),秦朝发五十万大军开始南征百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年),历经七年的战争最终以秦朝的胜利而结束。
同年,秦朝在原百越地区置桂林、象、南海三郡,广阔的岭南地区开始纳入中原王朝的管辖之下。今来宾市地区此时属桂林郡管辖,境内置有中留县。
中留县又作中溜县(《续汉书·郡国志》),治今武宣县西南。以境内留水得名。西晋废,东晋复置。南朝宋为桂林郡治,隋初并入桂林县。
公元7年西汉时期西汉时置桂林县,治今象州县东南。这个桂林县和现在的桂林市没有任何关系,唐乾封元年(公元年)并入武仙县。
公元年东吴时期东吴时置武安县,治今象州县西北,西晋时改为武熙县,隋平陈后废。
另外公元年东吴曾置桂林郡,治所便在武安县。这个桂林郡辖境约相当于今广西洛清江、融江、柳江、黔江等流域一带,隋平陈后废。
公元年隋朝时期隋朝统一之后,废弃了几个县,于是此时今来宾市地区境内仅剩阳寿和桂林两县。
桂林县上文已述,阳寿县即是今象州县的前身。不过阳寿这县名真的太让人想吐槽,要是沿用到现在,火车、客车到这,是不是都通知“阳寿已到”。
公元年唐朝时期唐朝此时的今来宾市地区主要分属桂、象、严、芝四州管辖,贵、宾、澄三州管辖着少数乡镇地区。
象州即今象州县前身,因界内象山得名,此时管辖着今象州县和武宣县东北部。
严州即今来宾市前身,因在严冈之上得名。此时治所来宾县(公元年置)位于今来宾市城厢镇,年移治今来宾县。
芝州即今忻城县前身,此时管辖着今忻城县、都安县东部一带。
今合山、金秀一带尚属桂州管辖。
公元年北宋时期北宋此时之前的严州已并入象州,辖区大概为今兴宾区、象州县、武宣县。
今合山市一带属宾州(今宾阳县)管辖,忻城县一带属宜州(今宜州市)管辖,金秀一带更是分属和浔州。
公元年元朝时期元朝此时与北宋相比,变化并不大。象州依旧占据着今来宾市地区主导地位,辖区也没变化。
公元年明朝时期明朝此时象州已降级成散州,隔壁的宾州也降级成散州,都属柳州府管辖。
此时的今来宾市地区境内存在一散州和四县,除了建国后置的金秀和合山,今来宾下属的其他区县都已存在。只是今忻城和金秀一带,依然分离在外。
另外,图中迁江县后降级,为今兴宾区迁江镇。
公元年清朝时期清朝此时今来宾市地区四分五裂。
今兴宾和象州一带属柳州府,武宣属寻州府,金秀属平乐府,忻城属庆远府,合山属思恩府。
民国北洋政府时期民国初,今来宾市地区主要属柳江道管辖,武宣属苍梧道。
公元年底上图为公元年底,分属柳州、宾阳、宜山三个专区管辖。之前的迁江县在年并入来宾县。
当代一直到年,撤销柳州地区和来宾县,置地级来宾市,逐渐成今日的行政区划。
纵观来宾市地区行政区划变更。中留县历史悠久但未能延续至今。
象州县在宋元时期占据主导地位,为地区政治中心。
明清时期本土无地市级行政机构,到了清朝被五地分治。
忻城县在历史上与今河池市一带更为紧密,笔者妄猜其对来宾市的归属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