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网络文学革命故事古楼抗击敌寇逞

古楼抗击敌寇逞英豪

陈德仁文\图

古楼村,原称鼓楼村。背靠广西大瑶山余脉的大藤山,距离黔江垂直距离多米,村场高耸如圆鼓而名。该村地处广西中部交通动脉、红水河与柳江交汇下游黔江的“咽喉”,沿岸多公里没有铁路、公路,大宗货物运输全靠水道。几百吨的货船上通柳州,下达香港澳门。即可控制陆路,又可控制水路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日本军队曾经三次抢占古楼村,都没能在这个地处大藤峡中间的“军事要塞”立足。

古楼江边战场

一、假仁假义暗藏刀

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制定了以中国为主要侵略对象的“大陆政策”。年“九·一八事变”侵吞中国东北后,陆续运兵进入中国计划全面挑起侵华战争。年“卢沟桥事变”以前,日军已经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而广西武宣县的黔江,正是日军北运兵力的主要交通要道之一,古楼村又是这条航道上的必经之路。

从这里登陆直上古楼村的黔江庙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古楼村民发现江面上满载士兵和军火的船来来往往忙碌了起来。

年11月下旬,一艘冒着烟的铁壳船靠了岸,从上面下来了肩扛手提两个“方盒子”一帮人。因为古楼村是西南、华南、中南、东南亚水路交通必经之地和桂中商埠,人们对陌生人的到来并没有什么戒心。进村的有10个人,有两个人会讲广东粤语和客家话。一进村就挨家挨户分发糖瓜、饼干、罐头笼络感情。当时水陆交通落后,消息闭塞,村民并不知道什么“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村民祖上大多是明清时期从广东迁来广西的,都讲粤语与客家话。这帮人带有会讲老家语言的广东人做向导,大家感到亲切,没多想把他们当老乡好吃好喝地盛情接待了。

日军上岸的古楼村码头

几天的接触,村民们发现这是一帮分工明确,训练有数,具有一定的文物鉴定和专业知识的人。他们高薪请了熟悉地理环境和历史渊源的村民当向导,每天带他们不是走河床就是爬山,近的几十里远的百多里路赶马帮似的走。

日军曾经从古楼村前的庙滩经过

令人费解的是,黔江是珠江水系西江干流上的支流之一,全长.2公里,共有28个滩险。对于有着上千年航运历史的黔江,这些人对有“魔鬼航道”之称的航道哪里弯曲狭窄、哪里礁石星罗棋布、哪里水流紊乱,哪里船舶航行容易与暗礁发生碰撞,哪里叫做转桶沙,连航行船位的高低,船尾与白浪角急流区域的角度,怎样躲开礁石和旋涡都刨根问底了解的一清二楚。并且是一定要叫带路人带到现场实地查勘,细细研究,在纸上写写画画,标出路线和方位符号。这完全不像他们来时说他们是旅游观光的游客。

古楼村俯视

特别诡异的是,一到晚上夜深人静时,在他们租住的钟家空粮仓就会发出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嘀嗒嘀嗒”声,并且从不给好奇上前的大人小孩靠近。

古楼村村标

村民问得多了,会讲广东粤语和客家话的向导才偷偷透露,这帮人是日本军人,那“方盒子”叫发报机和测绘地图的机器。村民知道对方的身份后有了警觉:为什么要对山川河流了解得清清楚楚?为什么要绘制地形图?为什么要摸清当地的风土人情?往深处认真想起来这不是准备侵略中国吗?细思极恐,大家不寒而栗。于是,村人商量后由族老出面,委婉地请他们尽早离开。看来是队长之类的头见情形不对,急忙向村民详细地解释“大东亚新秩序”、“爱护皇军”、“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支持大东亚战争”等大道理。妄图通过文化感化村民,实现中日“亲善”,缓解敌意。

古楼村前湍急的江流

同时,另外有两个人专门在村里转悠,见人就询问当地有什么文物古籍,政治、经济到历史、文化等方面内容的书都叫拿出来借给他们过目。了解哪里有古墓,古碑,谁家有什么古董。

笔者在古楼村航拍

有一天,天大亮还不见这帮人起床。一个村民奇怪的推开他们住屋的门,惊讶地发现这帮人已经不辞而别。一夜之间,古楼村花氏“候”标志、镇村之宝汉代大铜鼓、“汉丞相府”之物、乾隆年间官府给钟氏老人的寿联,晚清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给钟氏送的“正大友和,文彰武显”牌匾。《花公建楼设鼓》和《钟氏族谱》等孤本、古玩字画艺术珍品全部被席卷一空。以至于雄霸一方的古楼村汉代丞相到底是谁?有何作为变成了至今无史料可考的旷世之谜。

钟仕团(左)向笔者介绍情况

昨天把他们当贵宾供奉着,今天却被这些人掠夺财物。村民们一讲起来就伤痛不已,对这些强盗恨得咬牙切齿。

钟仕团(右)向笔者介绍古楼村战斗

据86岁的消息灵通老人钟太佳说:“事后得知,日军第23军在攻占桂林、柳州时主要是负责西江沿线的掩护任务。司令部在桂平,驻武宣的是独立步兵第71大队。年,国民党陆军师驻扎在平南附近。这10个人是先遣队,目的看来主要是摸清中国军队装备和驻防情况,为利用河流运输,打通交通线进行地形地势的测绘。估计是村民由友好招待到劝阻离开,所以仅住了半个月就开溜了。”

笔者在渡船上采访古楼村革命故事

注:本文根据广西武宣县三里镇上江古楼村民、第十一届县人大代表钟仕团口述整理

作者简介陈德仁,广西武宣县人。《来宾日报》首席特约记者,主攻散文与报告文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来宾市作家协会理事,武宣县作家协会主席。多年来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民间)文学、调研报告多篇。

本文为武宣县作家协会专稿。连载未完,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310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