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着群众做不如引着群众做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采访手记

本报记者蒙进煌

站在地头,在回答对退桉还蔗如何看的问题时,禄新镇上堂村委副主任何基兴引用了一句话:“守好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一个农民,手上管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心里却装着“十八亿亩耕地”,这个在中央文件上才会出现的数目,也装进了基层百姓的心里。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红线不可“破防”。只有自家的每一个小数都守住,才能守好“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这个大数。

农民是跟土地贴得最近、最了解土地价值的人,但在发展农业产业的过程中,受各种经济因素影响,仍然会出现一些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

如何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武宣县采取措施变堵为疏推动“桉退蔗进”,取得了明显实效。

扭转工作局面,先要扭转群众思想。推着群众做,不如引着群众做。记者在采访中,许多基层干部表示,农民群众是质朴实在的,只要把政策讲清了,利益讲明了,激发农民守护耕地的主体责任意识,群众自然就会认同、会跟上。

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当地干部的主动作为值得点赞。提供细致服务、免除农户后顾之忧,引入多方力量参与、充分利用资金等激励手段……当地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制订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让群众乐意做、见效益。在争取到上级政府、企业等资金支持前,该县各乡镇已经完成了近万亩的退桉工作。

在是先做事还是先要政策的选择上,该县糖业发展局专职副局长廖相安的话代表了当地干部的想法:只要做出成效,打开了局面,各方面支持自然会来。

主动实干的精神、符合实际的方法,让武宣县吹响了“桉退蔗进”工作“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的冲锋号,也为该县履行保护耕地职责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477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