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八桂有了新乡风

新闻眼10月31日,《光明日报》头版推出报道《八桂有了新乡风》,全文如下:

报纸版面截图。

“改变老规矩后,大家压力都小了。喜事照样办得风风光光,一点也不失体面。”说这番话时,黄芬芳喜悦溢于言表。

黄芬芳是广西来宾市武宣县桐岭镇村民,前不久,她的女儿出嫁,原定酒席50桌。听取移风易俗倡议劝导后,将酒席减至不足10桌。

近日,记者在广西乡村采访,谈起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

这些年,人们生活日渐富足。但在部分乡村,婚丧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高额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仍不同程度存在。群众不堪重负、有苦难言,有人感慨:“辛辛苦苦挣点钱,一场酒席回到脱贫前。”

“年我爷爷去世,办白事宰了14头牛,宰牛的回礼花了8万多元,加上摆酒席,总花费10余万元。”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德峨村团支书杨健回忆,“这对一个以养殖牲畜为生的农村家庭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白事是风风光光办了,家里却背上沉重债务。此后好几年,一家人节衣缩食才将借款还上。

这样的事,在广西农村并非个例。“老人过世,家人要宰牛来祭奠以示孝敬,这种习俗已沿袭上千年。”隆林各族自治县党委书记莫庸坦言,“宰多少头牛、摆多少桌酒席,成为儿女是否孝顺、葬礼是否风光的标志。于是,村民之间攀比成风,哪怕债台高筑,也不能丢了面子。”

“按照当地习俗,不光是宰牛,下葬还要挑日子。”隆林县者浪乡么窝村党支书陶胜明说,“日子靠近尚好,如果挑的日子在数十天后,就需要邻里乡亲帮忙看守逝者,等待安葬这段时间的吃食等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一位村民不无感慨地说,这些年,农村宴席名目花样百出,如订婚宴、结婚宴、满月酒、乔迁酒、谢师宴、升学宴等,客人随礼的礼金也不断“水涨船高”,“许多家庭刚刚脱贫,这样折腾,真吃不消。”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

“只有改变旧习俗,倡导新风尚,才能有效巩固和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局长黄智宇开出这样的“药方”。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将推进移风易俗、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培根铸魂”举措,通过宣传教育、建章立制、示范引领、集中治理,唱响了农村移风易俗“四部曲”。

“婚事新办树新风,丧事简办人轻松;不设道场不摆阔,简单庄重才适合……”在隆林平班镇母姑村,来自新州镇的新兴艺术团的表演,赢得群众阵阵掌声。艺术团的梁智精告诉记者,在移风易俗宣传工作中,他用本地壮话编排的快板和山歌深受大家欢迎。

据了解,隆林县组织巡回宣讲队、文艺队等,创新快板、三字经、民间山歌,开展“送温暖防返贫”“流动广播”“小手拉大手”“乡镇宣讲团”等活动,有效推动移风易俗倡议进村入户、入脑入心。

移风易俗,不仅要解决认识问题,还要靠制度约束。年8月,广西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区婚丧事宜移风易俗的指导意见》,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的考核内容。

广西各地结合实际制定文明乡风责任清单。百色市引导各村(社区)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一约四会”制度,明确红白喜事餐标、桌数、人数、礼金、天数等上限。北流市建立村级“红白事服务中心”,倡导结婚不要彩礼,非亲属随礼不超过元;宴席便餐不超过30元/人,不上高档烟酒……一系列细化标准,为红白事“减负”。隆林县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白事宰牛习俗破题,明确提出:除直系儿女外,其他人不再宰牛、羊、猪等牲畜祭祀,主客双方祭祀和招待客人的牲畜总量控制在3头以内。移风易俗,还必须抓住“关键少数”。“党员干部在移风易俗中负有重要责任,必须以更大力度防治风腐一体问题,严管党员干部队伍。”自治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钟得志表示,为推动规章制度落地见效,广西不忘发挥干部示范引领作用。

前不久,一则消息引发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533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