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米饼的历史有多长,已经无从考证,从我们查阅的一些文献资料来看,在《武宣县志》饮食章节有记载:春节民间多习惯包大粽、蒸年糕、做米饼、炸粉圆、炸鱼圆。武宣米饼又以三里的最为有名,据三里镇东岭村民张家仁叙述,其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制作米饼,当时全县只有3户人家做米饼生意。
米饼诞生于岭南客家聚居区,传承发展于两广,广东广西多地有做米饼的传统。古代的岭南,特指于现在的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而客家人进入武宣的迁徙时间路线大概是在清代康熙年间,武宣三里又多为客家人,由此我们是否可以大胆推断米饼是在清代随客家人迁徙带来的传统美味?
年11月1日,武宣米饼已被列入武宣县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作为非遗文化必将得到更好的世代传承。
人们将制饼的工艺和材料进行改良,并渐渐形成家家户户自制米饼的过节传统。米饼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每逢腊月新春,家家户户自制米饼供奉神明,祈祷风调雨顺。走亲访友,相赠米饼,互祝平安吉祥。
在武宣,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过年的传统是打米饼。这是一件全家都能参与的工作,大人小孩全家总动员,男女老幼围在一起,其乐融融,年味浓浓。
武宣有句民谣“东乡三里吃白米,黄茆二塘扯牛肠”。说的是位于珠江流域的武宣县草肥水美、稻花飘香。武宣东乡三里得益于大瑶山余脉源源不断的山泉滋养着万亩良田,因而盛产优质的稻米,这为制作米饼带来了上乘的制作原料。武宣米饼用料讲究,以本地优质冬米,尤其是糯米为佳,精选花生、黑芝麻为主要馅料,白糖、花生油为辅作佐料精制,不加任何食品添加剂。也有厂家精益求精,力求创新,以蜜糖或麦芽糖代替白糖,味道更是无与伦比的。
制作工艺繁杂,经过选米、泡米、晾米、炒米、打粉、煮糖、制馅料七道前期工序后,方可进行打饼等后续工序,具体方法如下:
1.制作米饼皮料
①将糯米用水浸泡一晚,然后晾干,只有经过浸泡的米,做出来的饼才够好味。
②用铁锅炒米,炒至完全脱水干身,金黄散发焦香味。
③把炒米研磨加工成粉。打粉可以用机器,以前用石磨手工打粉。研磨好的米粉一般还要晾一天半天,据说不容易上火,然后才用来做饼。
2.熬制糖浆
需要提前2~3天制作。
①制浆,以两斤糖一碗水的比例将糖和水加入锅中,慢火使糖融化成浆,取出冷冻搁置起来。
②起砂,每天三次把它们搅拌,促使糖浆起砂(结晶)。
3.鞣制饼皮
①先将部分米粉置于洁净的盆中,边搅和边逐步加糖浆,拌匀使其粘和呈膏状。
②尽量反复揉和,使其柔韧,软硬适中,不粘手,饼皮粘结效果好。
③糯米粉与糖浆的比例必须要恰到好处,太稀的话会黏在模具上抖不下来,太稠的话则无法挤压成型。
4.制作花生糖蓉馅料
①将花生洗净晒干,放置锅里慢火均匀地翻炒,使之香气外溢,表皮爆裂,容易脱皮,花生摩擦声音清脆时即可。
②将花生搁置自然冷却,及时摩擦其外表使花生皮脱落,然后,把花生磨碎。花生颗粒不必要太细小,这样更有嚼头,更香。
③把冰片糖粉末(或白糖)和碎花生大约按1比1的比例拌匀。
④馅料也可依据个人口味加入各地特色的配料(可以是芝麻、花生、豆蓉等)馅料
5.成饼
①放入米粉前,要用油把饼模擦一遍(或是撒一层干粉),防止粘连。
②把饼皮适量均匀地放在饼模里和周边,在中心适当加半小勺馅料,再把饼皮料覆盖在其上面,均匀地用手压紧,再用擀面杖滚压后用刀切掉模具表面多余的饼皮料,然后再用擀面杖滚压一次。
③把装好饼料的模具倒扣,轻轻敲打,米饼便可自动脱落下来。
6.蒸制
整齐排放于蒸笼网面,放入大锅隔水高温蒸五分钟左右即熟。
7.干燥装罐
把米饼整齐地放在专用的饼架上,自然风干或者烘干后装罐或包装。就可随时享用了。
做米饼还必须看天气,下雨阴天必然不行,南风天也不适合,只有天气晴朗,吹干爽的北风时,才是最适合做米饼的,这样制作出来的米饼才是最地道,保质期可以更久。
米饼由于是糯米制成,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是居家休闲特色小吃,也是送礼佳品。
刻有祥禽瑞兽、奇花香草、福禄寿喜之类图案文字的传统木制饼模,可以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木刻艺术品来收藏。
物换星移几度秋,如今一般百姓家里都不自己做饼了。以前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米饼,现已发展为武宣的地方特色产业,一批米饼作坊应运而生,米饼也不再是春节独有的应节食品。时下县城及周边乡镇生产米饼的厂家和作坊已达一定数量规模。
近年来,武宣一些老字号饼家大力拓展销售市场,其产品先后在各种展会上亮相,深得商家和消费者的青睐。销售渠道由实体销售到网络线上销售应有尽有,要吃上或购买武宣米饼不再需要等到过年或自己动手了,随时都可以在超市或商店买到,又或许可以到武宣的米饼厂批发购买。即使你远在天涯,下单不久就能品尝家乡的味道,满足了自己的味蕾,同时也给在外的游子送去温暖。
在武宣,无论是米饼生产厂家还是个体作坊,都不约而同地恪守传统的纯手工制饼工艺,保持米饼皮薄馅多的特点和清甜幽香、细腻柔糯的口感。
米饼的传承者们坚信:虽然社会在变,时代在变,但你赠我往的米饼依然是维系亲情的纽带、分享快乐的桥梁,米饼的传统味道,依旧散发出浓郁的人情味,而他们也会将武宣米饼的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
在武宣人,特别是老一辈人的心目中,米饼是过年食品的代名词之一,除了喜欢米饼的香外,更多人对米饼的美好回忆是邻居好友聚在一起互助制作的热闹场景。欢聚一堂畅谈生活,边聊边做的热闹氛围,这在当时也算是一盛景。
美不美,故乡的水;亲不亲,故乡的人。能让自己变得更开胃的是家乡的特色小吃,虽朴实,吃起来却味美香甜甜。因为那里面装有亲人无限的爱。这份爱,要用心品,才能觉出它永恒的美味。
将大米换一种方式吃,也不愧为一种精致生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