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第一神秘出炉作家汇集广西通挽

7月9日,广西武宣县作家协会组织会员汇集通挽镇围绕“五个第一”红色文化进行现场研讨。

作协会员在行政机关大楼前合影

来宾市特约理论专家、来宾市优秀党史专家、武宣县委编办干部臧志宏在发言中指出,纵观通挽镇的红色革命史,应该拥有桂中地区“五个第一”:一是通挽乡农民协会是年12月桂中地区第一个成立的农民协会;二是通挽的红色革命资源丰富、遗址众多,可以打造成为桂中地区第一红色小镇(其中年3月召开的省工委通挽会议意义重大,堪称“广西的遵义会议”);三是武贵来边境抗日联防会,是年桂中地区成立的第一个国共合作的民族统一战线抗日革命组织;四是通挽乡人民政府是年10月成立的桂中地区第一个乡级人民政权(同时成立的还有桐岭乡人民政府);五是年5月在通挽立志村成立的桂中区地工委是解放战争时期桂中地区成立的第一个最高地方党组织领导机关。

四级作协会员与通挽镇领导合影

围绕这“五个第一”,武宣作协国家、广西、来宾、县四级作协会员与当地乡贤以及党史专家库专家在现场指导工作。采风组成员与通挽镇党政领导及相关专家进行座谈。会议决定,结合“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周密布置安排系列活动,为编撰《一座丰碑,通挽镇历史文化实录》一书做好采编工作。

文史专家在通挽镇相互交流

通挽镇常务副镇长张凯说:“通挽镇人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特别是在解放前夕地下革命工作开展活动的事迹和历史遗址,从保存下来的建筑实物规模以及数量来看,在来宾乃至桂中地区也不多见。我建议作家们通过深入生活开展走访调研,利用手中的笔把革命根据地的故事讲好、写好,为‘红色七月’献礼,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座丰碑——通挽镇历史文化实录》座谈会

在通挽镇年第一期文学创作培训班上,武宣县作家协会主席陈德仁结合文学创作作安排工作任务:“通挽镇具有丰富多样的革命遗址遗迹,它们承载着一个个闪光的历史记忆,把它们挖掘整理出来,是作家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从广阔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以精品奉献人民,推动武宣文学创作繁荣发展。”

追寻先烈足迹传承红色精神采风座谈会

文学创作培训班现场

会后,大家分成三个组到花马覃兰田庄园,尚黄村、七星古墓群,进步村(北敢村)深入采风。采访中,有的是老革命工作者的后人,有的是邻居,有的是亲戚朋友。当被访问者得知作家们来访意图后,他们热心协助配合采访,让作家们深受感动。

作协会员在进步村采访

此次武宣县作协联合通挽镇开展主题采风活动,作家收集整理挖掘出一批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通挽镇申报“桂中第一红色小镇”奠定基础。

乡贤在进步村与干部畅谈发展大计

作协会员在江龙汶村采访

(本期照片由武宣县作家协会黄任荣、陈德仁、韦正松、黄日康、覃梦云、潘笑花等人提供)。

附:部分作家作品

记黄山甸举人

黄日康

藏书千册,夜读晓耕。

门有鹊噪,耳有凤鸣。

育人子弟,正己思行。

高龄中举,永世留名。

平凡事业,光彩一生。

佳话芸芸,往来营营。

松姿高洁,如水清清。

喝火令访清朝文魁

覃梦云

丽日蓝天阔

熏风稻穗黄

绿原风动送清香

田陌偶间人动

原是夏收忙

地杰文魁现

存书千册藏

当初授课草棚房

只剩高楼

只剩一方塘

只剩旧情常事

熠熠照高阳

作者简介陈德仁,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来宾市作家协会理事、党史专家库专家、思想政治理论辅导员。《桂中日报》首席特约记者、武宣县作家协会主席。多年来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民间)文学、调研报告万字多篇。总纂《武宣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中国共产党武宣县历史》(一、二、三卷)《韦天强红色世家革命史》。主编《武宣县百岁老人》《不朽丰碑——二塘镇文化历史实录》等书籍11部。

刘建斌,来宾市、武宣作家协会会员,就职于广西糖业集团黔江制糖有限公司。《云飞浪卷弄大潮》、《黔江潮》、《圆梦记》收录散文、诗歌、小说作品多篇。在《广西农垦报》发表诗歌、散文、小说30多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58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