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盛宴疯狂封王的太平天国

北京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吗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公元年,清咸丰元年,1月11日,拜上帝教教主洪秀全的生日,上万教众齐聚广西桂平县金田村,高呼“洪教主仙福永享,寿与天齐”,正式拉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序幕。东乡称王与永安建制洪秀全本来是个读书人,但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眼看这条路走不通,毕竟读书多,洪秀全接触到了基督教,深受启发:耶稣也是凡人,他能被后人顶礼膜拜,我为什么就不能呢?于是自行创立了“拜上帝教”,同样传播圣经,号称信奉基督,有点类似于波斯明教传到中土的意思。洪秀全理所应当的成为了洪教主。教主是幌子,当帝王才是目的。金田起义后两个月,农民军攻占武宣县东乡镇,洪秀全迫不及待的自称“天王”,建立太平天国,这就是“东乡称王”。有三尺布就敢开染坊,说的就是洪秀全这样的人。但这个染坊开得还挺顺利。随后,太平军攻占广西永安,虽然只是一个县城,相对金田村来说,这已经是大城市了。大城市当然要有大手笔,于是,洪秀全在永安大封功臣,当时拜上帝教的五位高层,光明左右使者,护教法王之类的,全部封王,他们就是太平天国初期的五王。护教法王们摇身一变,成了太平天国常委。这就是“永安建制”。虽说都是王,但五常委是有明确排序的:万岁当然是天王洪教主,东王杨秀清称九千岁,节制诸王,类似于宰相,是明确的二号人物。西王萧朝贵称八千岁,南王冯云山称七千岁,北王韦昌辉称六千岁,翼王石达开,听封号就稍微差那么点意思。朱元璋当年闹革命的时候,智囊团的核心建议有三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被传位千古美谈。乱世中群雄争霸,称王过早,树大招风,就会成为朝廷的头号敌人,枪打出头鸟。而最后胜出者,往往是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朱元璋之前,徐寿辉、陈友谅、韩林儿先后称帝,结果都被元朝给灭了,只有朱元璋保存了实力,最后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红军时期,动不动就是方面军、军团、军的编制,还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其实并没有多少兵力,却成为老蒋的心腹之患,必欲除之而后快,一度亏损超过九成,濒临绝境。待成为八路后,只有三个师,目标小了反而好办事,最后发展成为百万大军,奇迹般逆袭成功。道理其实都一样。我有一篇旧文,专门分析这段历史:二十年一万倍的传奇——井冈山悟道录洪教主好歹考过秀才,应该是熟读历史的。但称王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无法抗拒,哪怕过把瘾就死也值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年,刚当上王没几个月,瘾都还没过够的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先后战死。如果没有封王,历史上最多落一笔“反贼冯云山、萧朝贵”。反正是要挂,不如有个威风的称号,能够青史留名,不枉来人世走一遭。如果可以采访二人,想必他们不会后悔当这个王。这样一来,太平天国还有四个王。天京事变清朝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是外强中干,太平天国一路势如破竹,年3月攻克金陵,改称天京,正式定为都城。这时候,距金田起事仅仅两年时间,创造了古代农民起义阶段性成功的速度之最,好比股市上的小资金,龙头战法两年一万倍,成为了顶级大佬。全盛时期,太平天国疆域包括了今天的长江中下游流域,是全天下最富庶的地区。进入天京之后,洪秀全以天父之子的名义神化自己,用拜上帝教的教规来要求臣民,老百姓都过上了清教徒的日子,他自己却开始及时行乐,享受帝王生活。左手拿圣经,右手金瓶梅。后宫佳丽三千人,衣带渐宽终不悔。洪教主沉迷于享乐,太平天国的朝政逐渐落到了东王杨秀清手上。历史上的二号人物,总是最不好做的角色。无能之辈坐不稳,太有能力又容易功高震主,或者滋生野心。近代那位二号人物的结局,想必不用我多说。杨秀清就是最后一种。他本来是拜上帝教的光明使者,对教规比教主还熟悉。他先是装神弄鬼,假托天父下凡到了自己身上,天父附体,要洪教主封自己为“万岁”,还要向自己这个“天父”下跪。洪秀全有苦说不出,自己创立的拜上帝教,总不能拆穿西洋镜吧,杨秀清这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实在太狠。教主哑巴吃黄连,杨秀清野心继续膨胀,这时候其他王不干了。你连天王都可以这么欺负,回头要灭掉我们还不是举手之劳吗?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北王韦昌辉、新封的燕王秦日纲主动请缨,夜袭东王府,东王杨秀清及其全族、部属总共两万多人被杀。翼王石达开责备韦昌辉滥杀,反被韦昌辉杀光全家,仅孤身得以逃脱。石达开在安徽举兵“清君侧”,洪秀全迫于压力,又下诏诛杀韦昌辉。这一重大内讧,史称“天京事变”。至此,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永安六王只剩下了洪秀全和石达开二人。王的盛宴天京事变后,洪秀全深受打击,感觉不会再爱了。经历了这么多,他觉得只有自己家兄弟才靠得住。为了限制石达开的权力,他封自己的族兄弟洪仁发为安王、洪仁达为福王,石达开为自保,被逼离开天京,最终在四川大渡河安顺场被清军包了饺子。年,洪秀全的族弟,留学生洪仁回到了天京,被封为干王。为补充高级领导层的空缺,洪秀全又封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蒙得恩为赞王、李世贤为侍王、杨辅清为辅王、林绍璋为章王。这一批王,还是有相当的实力的,是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主帅。尤其是陈玉成和李秀成,完全称得上是名将。但总体来说,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不可挽回的走上了迅速败亡之路。如果说之前封的这些王还有一定含金量的话,此时的洪秀全已经完全放弃了底线。有些事做过了第一次,再做就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了。所谓的王,不过是一个称号罢了,想明dssssssssss白了,也就那么回事。既然发不起工资,不如大方点封王,不仅能收买人心,还能创收,一举两得的事,何乐而不为。于是,各种王开始满天飞。除了一些常见的名称,还有什么巨王,堵王,听王,什么王都有。到了太平天国的最后两年,封王人数竟然多达多人,稍微有点地位的人都是王,号称王的盛宴。要知道,常用汉字也才三四千个,可以想象,光是给这两千多个王命个不同的王名,都是多么费劲的一件事。这么多王,怎么分大小?天国还真有办法,自天王以下分为五等。东西南北四王、翼王、干王等执掌朝纲,是一等王;英王、忠王、侍王等执掌兵权,是二等王;康王、堵王、听王等善战的,是三等王;恤王等为四等王;五等王一概都叫列王。这就好比斗地主,本来一副牌只有两个王,其他牌都是靠点子来比大小的。到了太平天国这里,大王是天王,小王是一等王,四个二是二等王,AKQJ是三等王,八九十叫四等王,其他的叫列王。大家都是王,只是大小不同而已。太平天国后期的兵力不到30万人,平均到每个王,也就能管来号人。所谓的王,不过是个连长。或者说,连长以上干部,基本都能封王。都说国军后来乱封将军,但至少也得是个旅长才能当将军,比起太平天国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经济学上有个术语大家都知道,叫做“通货膨胀”。如果发行的钞票过多,同样面值的钱购买力就会大打折扣。太平天国的王,就是典型的通货膨胀。早期的永安六王,虽然说有点猴急,但都是创教元老。天京时代的王,也好歹是精英。到后期的王,已经完全沦为烂大街的隔壁老王。当所有的繁华全都归于平静,太平天国,终归是一场历史的闹剧。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598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