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网络文学励志人物红土地上的追梦

红土地上的追梦人

——记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五一巾帼标兵、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获得者覃惠芬

刘建斌文\图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

“33度的高温天气,很多种植甘蔗的人怕热连门都懒得出,躲在家里享受空调带来的清凉。而覃惠芬和别人不一样,她三天两头往蔗地跑,要不然心里不踏实。”这是黔江农场公司四分场职工对她的印象与评价。

覃慧芬——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名字。

“覃惠芬,人很踏实,了不起,在种甘蔗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7年,真的不容易!”四分场副主任陈波告诉笔者。

在黔江农场公司,只要提起她,没有人不为之骄傲和自豪。年她迎来了人生事业上的辉煌,一年里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两项殊荣,可谓“双喜临门”。之后,更是好戏连连,国家级、区、市级荣誉纷至沓来。

初次接触她,那是在年的黔江农场建场60周年的庆典会上。虽然她的名字和个人容貌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的印象,但骨子里却蕴藏一股韧劲与执着。正是这种韧劲,让她展现出了作为当代基层普通党员和一线劳动女性与时俱进、拼搏进取、自尊自强的巾帼风采。以她为代表的劳动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甘于平凡、勇于担当,无疑是最值得尊敬的。

根扎红土情系故乡

她父母是上世纪5、60年代来到农场的第一代垦荒人,他们秉持“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在遍地野草、一片荒芜的红土地上,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几十年过去了,他们把青春和汗水都献给了脚下的这片红土地,取得了丰硕的劳动成果。

她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作为农场人的后代,年高中毕业后,不像别的女孩子一样到城里找工作和到外地打工,而是留在父母身边便于照顾年迈体弱的双亲和年龄尚小的弟弟。90年代初期,农场的经济发展还是相对落后的,工作劳累不说,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也挣不到几个钱。她决定留下来和父母一道种植管理甘蔗前,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

“阿芬,现在农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是现在我们农场建起了自己的糖厂,种甘蔗以后也会有出息的。”她还记得参加工作时父亲对她说过的话。

听到父亲发自肺腑的话语,作为女儿,她似乎读懂了父亲的心思,想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更坚定了留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生活起居的决心,就让自己来尽点女儿的孝心吧。她心中明白,父母作为农场职工队伍的建场元老,对脚下的这片红土地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而自己也算是“女承父业”吧!

科学种管丰产增收

说到种甘蔗,有不少人觉得那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其实并不像一些外行人讲的那么容易。覃惠芬刚开始种甘蔗时,由于经验不足,产量一直上不去。但参加工作27年来,覃惠芬从一名种蔗的“门外汉”成为一名“种蔗状元”,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她心里最清楚。

“刚参加工作时,别人种的甘蔗每亩产量有5—6吨,而我种的只有3—4吨。产量相差将近一半,心里好气馁。我出的力气也不必别人少啊,为什么产量这样低呢?”覃慧芬清晰地记得自己当初开始种蔗时出“洋相”的情景。

不服输的她为了掌握好甘蔗种植技术,她一方面虚心地向有种植经验的叔叔阿姨请教,一方面到新华书店买来甘蔗种植管理方面的书籍进行学习。对书上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中有差异或不明白的地方,她就到分场找主任或技术员咨询甘蔗种植管理方面的“奥秘”和“诀窍”。在她印象最深的一次,农场的高级农艺师黄炳林刚好来到分场进行生产检查,她就大胆的向他请教。之后才明白了甘蔗种植还有一套“五大三早”技术(即大马力、大行距、大投入、大茎种、大肥水;早种、早管、早施肥)。行家的一句话,让她如获至宝。

产量低的原因终于找到了,主要是自己的分到地在后面,属于“偏、痩、小地块”。在分场初次进行土地承包时,肥水条件好的地块早就分完,分给她的地块是在四、六、七分场交界处的“三不管”地界。这里历来都是周边村民放牛吃草的地方,人畜糟蹋甘蔗情况很严重,所以根本就没有谁愿意去承包耕种,这样的地块怎么会有产量呢。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有收获,就必须有所付出。她首先是把原来零星小片的地块整合成为面积大一点的地块,把原先分隔地块的田坎犁掉。这样一来,地块不仅变大便于机耕,总面积也增加了,28亩的土地摇身就变为31亩的土地。再就是她善于利用制糖公司的煤灰渣和滤泥进行土壤改良。天道勤酬,经过几年的努力,贫瘠的土地在她的手中变成了肥沃的“良田”,再加上她的不断改进管理方式,你说这些地块能不高产吗?

近10多年来,覃惠芬种植管理的甘蔗单产一直名列分场和农场的前茅。以/年榨季进厂原料蔗为例,她种植了34亩甘蔗,产量吨,平均亩产8.12吨,远高于周边农村蔗区的单产水平。种甘蔗使她每年都有6—7万元的纯收入,并在县城旁边的农场小区购置了平米的商品房,生活居住环境大为改善,也实现了当年父亲的梦想。

执着追梦无怨无悔

从年起,她先后被评为武宣县和来宾市的劳动模范。年获得“广西五一巾帼奖”“广西五一劳动奖章”的荣誉称号,获得“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称号,年获得“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年获得“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年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两项国家级的荣誉称号、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年至今,她共获得4个国家级荣誉称号。

面对荣誉,覃惠芬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分场农业工人,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是党和人民给与了我这么多、这么高的荣誉,这份荣誉就是十分的责任,这些年来一直在鼓励和鞭策着我更加投入工作,帮助别人,奉献社会,回馈党组织对我的的信赖与期望。”多么朴实的语言。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一名普通的甘蔗种植职工,到后来的标兵模范,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梦想。可她的追求和脚步并没有停止,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好事的脚步也没有停止。

“平时里,分场职工有的看病、抓药、购买生产生活必需品急用钱而家里又一时拿不出来,她都几十、几百块的借给她们,帮助职工群众解决燃眉之急。”63岁的退休职工廖阿姨动情地说道。

采访中,她说:“我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有了实现梦想成真的机会,每个人只要努力了,都有机会出彩”。

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党员,她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在工作和生活中,她用自己的满腔热忱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铿锵誓言,身上体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本色。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创造缤纷世界。

覃惠芬用执着、青春和汗水书写着平凡又光彩的人生,也和大家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刘建斌,工作单位:广西糖业集团黔江制糖有限公司工会,政工师职称,从事宣传文秘政工工作十多年来,其通讯稿、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等作品在区内外和国家级传媒上刊登或转载。年被评为《广西农垦报十佳通讯员》,现为武宣县作协会员。

本文由武宣作家协会提供专稿,为会员刘建斌原创,盗版必究。欢迎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133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