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贵来铜墙铁壁令日寇闻之色变

视频网站免费vip账号 https://news.iresearch.cn/content/2021/08/392959.shtml

陈德仁文\图

这是一个特殊地带,四周群峰林立,一条小路从山坳中穿插而过。故事就发生在这个三县毗邻地段,两场战斗令入侵的日寇此后闻之色变,再也不敢轻易经过.......

大昌村远眺

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年5月25日,笔者和来宾市党史专家库专家韦启龙到通挽镇三县交界地大昌村采访了石墙之战的前因后果。

大昌村委支书张忠龙给我们介绍了战斗发生的时代背景,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年11月日军侵入广西,年9月日军第二次入侵广西。同年11月3日,日本侵略军第11军团师团突破武宣县东乡界顶(双髻山)国民党部队防线占领东乡,4日,武宣县城沦陷。

大昌村委支书张忠龙(中)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笔者查阅了《广西年鉴》(年)记载的资料,日寇侵入武宣境内后,放火焚烧民宅,烧杀劫掠无所不为,手段残忍至极,群众受祸害的惨难以言状。“全县十二个乡镇受日寇残踏11个。全县村街个受害个,经日寇遭遇受到重大伤害的有户。被杀害的男女老少人,被打重伤人,轻伤人,失踪人。因逃跑日本躲避山野,患传染病无法治疗而死去的有人。饿死的有2.53万人。房屋被烧间,有据可查的全县财产损失.94万元。”

日军的野蛮暴行激起了武宣男女老少的愤怒与反抗,群众的抗日情绪日益高涨,迫切要求武装起来,抗御外侮,保卫家乡,但是苦于没有人来撑头给日军以教训。

武贵来联防会担当抗日大任

年中秋节,广西贵县西山乡(今贵港市覃塘区石卡镇西山村)人、广西省工委代理副书记黄彰带覃桂荣和杨烈经武宣去桂东南布置抗战工作,路过通挽伏柳村时,传达中共广西省工委决定在沦陷区内举行抗日武装起义的指示精神,部署中共武宣特别支部(武宣特支)创建武贵来(武宣县、贵县、来宾县)边境抗日游击根据地领导抗日。具体是以贵县的山东石龙和武宣的通挽乡、桐岭乡为中心,建立武贵来边境抗日游击根据地,地域包括东起贵县的龙山(莲花山)山区,西至来宾县红水河以南,南至贵邕公路,北至黔江的西南岸。

石墙残迹

在上级领导下,武宣县地方党组织主动站出来勇担抗日大任,以江明彬为书记的武宣特支贯彻实施了省工委的意图。

同年底,武宣特支在贵县龙山开办了3个小枪械厂,随后又在通挽安村再办了一个厂。为集拢武器,筹款买枪打下了基础。

镇党委宣传委员黄振桦(左一)和原大昌村委主任莫德烈(左二)分别回忆抗战老人的述说

12月下旬,由武宣特支负责人江明彬、覃秉寿、韦敬礼主持,在安村召集了武宣、贵县、来宾三县社会贤达、开明乡绅、国民党在乡军官以及群众代表各界人士60多人参加的会议,商讨联合抗日事宜。会上一致反对给日军物资妥协求平安的作法,与日军单打独斗力量太薄弱,认同大家联合起来抗日才是唯一出路。会议宣布成立武(宣)、贵(县)、来(宾)抗日联防委员会,以及三县边境抗日联防自卫队。主任覃秉寿(特支委员)、副主任韦绍有(共产党员)、覃登书(共产党员)、韦布煜、韦日芬、覃锡交、余戴煌等,领导三县边境人民抗击日军。有战事发生,抗日联防自卫队就统一听从委员会的正副主任的指挥调动。经进一步协商,制订了联防抗日章程,明确了联合防敌、相互支援、武器和粮饷自筹自配、战利品自享、膳宿受援方负责。成立通挽区抗日联防委员会和联防自卫队,组织了拥有两挺机枪的80多人的队伍。

莫尚田(右二)回忆抗战往事

武贵来联防会建立后,中共武宣特支和外地回乡共产党员以及革命积极分子分别加入各种形式的抗日组织。发动群众,动员开明豪绅献枪、献粮组织抗日武装游击队投入抗日斗争。在武宣和贵县边区分区划片负责联系组织抗日武装队伍。通挽地区由韦华琰、韦学明负责;桐岭地区由周天寿、韦国能负责;贵县龙山地区由韦寄安、韦祖树负责;贵县山东石龙地区由韦绍有负责。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全县大部分村庄先后拉起每个自卫队5至20人不等的地方抗日武装。通挽70%以上的村成立了抗日自卫队,这些组织落实了村帮村邻帮邻的战术,号角一响。闻者武装出动上阵杀敌,共同御抵日本侵略军。

三县交界的石墙坳

这里得说说覃秉寿在武贵来联防会中的作用:他是武宣通挽安村人。年11月,中共广西省工委书记陈岸来武宣,吸收在武宣中学任教的覃秉寿加入中国共产党。年1月,建立中共武宣支部,覃秉寿任支部书记。4月5日,中共广西省工委委员黄彰来武宣指导重建党组织,在城厢镇东乡公馆召开党员会议,把武宣支部改为中共武宣县工作委员会,覃秉寿任县工委书记,韦敬礼、韦天强任委员。年10月,黄彰到武宣通挽伏柳村召集覃秉寿等三人开会,建立中共武宣特别支部,覃秉寿任特支宣传委员。年11月,武宣沦陷后,为了发动敌后抗日,建立抗日组织,覃秉寿任武贵来边抗日联防会主任,组织联防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贵港市志》记载的石墙坳战斗

年农历正月中旬,武贵来抗日联防会在安村召开了第二次会议,期间进行了第一次大阅兵,由覃许伯等人训练从各村召集的多名自卫队员,从基本动作操练到实弹射击演练。至此,三县边境各村庄都建立了抗日自卫队,委员会属下的各自卫队编好队伍后,进行了联合打击日军的各项准备。其中有武宣县的通挽、禄新、桐岭各乡抗日自卫队;贵县的山东石龙、龙山、中里、奇石各乡镇抗日自卫队;来宾的石牙乡镇抗日自卫队。武贵来联防会与本县的通挽抗日联防委员会、东乡抗日联防委员会形成互为犄角,遥相呼应态势。三县联防委员会频繁调动自卫武装,打击敌人,通挽抗战逐步进入高潮。

众志成城堵、围、追

武宣通挽所在地的大昌村,贵县长岭村、闭村,来宾县禄贵村三县交界处久不久有日寇经过,临近村屯群众多次遭受洗劫。

怎样打击日本侵略者?武贵来联防会几次召集骨干开会统一思想。当时有不同的意见:一种是不抵抗政策,理由是日寇武器精良,军事素质好,不能正面打。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寻找当年战斗遗址

生于年、当年已经16岁的大昌村民韦祖俭说:“当时还有一种观点是向日军妥协当顺民。日军侵入武宣的时候我跟大人一起躲进山里,后来有汉奸来喊话招安,说皇军不杀老百姓,想当顺民的回去办良民证就可以了。很多人被蒙眼以为豆豉的是,实际上是日伪政权为了肃清抗日力量,通过发放良民证等措施强化治安,好给日军提供给养。

韦祖俭(中)讲述石墙之战经过

“第三种想法是武宣特支的意见:抗日联防队告诉大家要增强信心,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枪出枪,团结一心听指挥,千方百计打鬼子,打击日寇进入中国如入无人之境的嚣张气焰。

“打消不敢打的群众思想顾虑后,大家立即紧锣密鼓地筹集武器。联防队里真正当过兵的是很少的,武器自然也很落后,除了自造的枪外,就是1.5米长,散射30米的火铳了。年2月中旬的一天,有一股日军从来宾出发,想从通挽境内进入桂平。大昌村自卫队接到这个情报后,武贵来抗日联防委会副主任、共产党员韦绍有、队长张天秘指挥群众与贵县山北乡自卫队长岭分队在凌池山峡、独山塘、提盘一带,石墙坳之间伏击从来宾风雨坳来的落伍散兵。由于大部队走过去已远没有回援,这些残兵毫无打仗斗志,被抓住3名日兵,缴获三八式六五步枪2支,被服一批。”

原有的羊肠小道已经变成宽敞笔直的水泥路

当年参加石墙抗日战斗、今年92岁的张榜芽竭力回忆第二场战斗的惨烈和经验教训:“第一仗的胜利令村民欢欣鼓舞,韦绍有发动群众乘势投工投劳在石墙坳之间砌起了1米多高、1多米长、书桌般厚的石墙作为防御工事。这堵石墙把猴山和对面山连结起来,中间仅开一个石门进出作为三县的通道,限制了日军大部队的快速通过。有一天,村里又接到线报说有一股日军即将经过。通挽乡安村、大昌村,贵县长岭村、马山,山东乡朝南等村群众多人立即带着枪弹和大刀长矛进入阵地等候。当三个气势骄横的日本兵进入有效射程时,韦绍有大喊一声‘打!’土枪土炮立即伸出石墙,瞄准敌人射出仇恨密集的子弹。

丈量石墙遗址

大昌村委刻制的历次战斗牺牲的名单

“被左右夹击的日军突然被袭,慌乱的急忙滚进山沟丛林。后来日军见枪声零散,火力不强,于是组织兵力分两路开始冲锋,步枪、机枪子弹成片地向我方倾泻,不时夹杂着沉闷的迫击炮弹爆炸声。自卫队员毫不畏惧地没有谁退缩,凭借险要地势还击,日军几次冲锋无功而返。

壕沟为原石墙所在地

“谁知道,由于敌情判断出错,打的是日军尖兵,激战半个多钟后,敌后续大队兵马蜂拥而至。自卫队拿的是简陋的武器,加上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缺乏作战经验,莫衿提、张祖鞭、葛如来在激战中被击中牺牲。张增返、张文品、韦祖理负伤。自卫队看到已牺性3名伤3名队员,韦绍有立即改变作战方案,率队抬着战死的战士迅速撤出战斗。退回到大昌村小河口,集中火力阻击不给日军进村。对方见不占地利,地形又不熟,就绕道往通挽圩方向撤走了。”

在86岁莫尚田家查看用布做的族谱

“事后听大人总结,石墙之战使一些人‘日本人打不得’的谬论不击自破,坚定了人们保家卫国的信心,鼓舞了抵御外侮的斗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闻之色变的日军不敢直接走通挽这一带的山路。”89岁老人张超极讲起那段经过眼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那年我还是13岁的小娃仔,看到叔叔伯伯打日本不要命的往前冲,不怕死地英勇杀敌,现在想起来他们鲜血热洒都好像还在眼前!”

当年参与石墙之战的张超极(中)回忆战斗情景

为了纪念上述民族抗日救国献身的英烈,大昌村委年筹资兴建了纪念塔,将在石墙之战牺牲的通挽镇大昌村人莫矜提、张祖鞭、贵港市东龙镇大同村人葛如来以及在外县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大昌村国军抗日阵亡14名将士刻碑流芳。他们与武宣近名抗日勇士(含国民党兵)名流千古,永载中国抗日战争史册。

掩映在群山中的大昌村英烈纪念塔

烈士塔韦纯束题字

了解抗战牺牲名单

在发布此文前,武宣党史研究老前辈韦启龙倡议,在三县石墙之战遗址竖一块武贵来边境石墙峡抗日战斗纪念石碑,立即得到了社会各界热心人士60多人踊跃捐款。此为后话......

作者简介

陈德仁,广西武宣县人。《桂中日报》首席特约记者,主攻散文与报告文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来宾市作家协会理事、党史专家库专家、思想政治理论辅导员,武宣县作家协会主席。多年来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民间)文学、调研报告多篇。

本文为武宣县作家协会专稿。文章属陈德仁原创,盗版必究。欢迎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58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