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古八景之首双髻晴岚

武宣县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清朝武宣籍进士张梦骥曾作有武宣八景之诗:双髻晴岚耸碧空,三台叠翠映霞红。龙翻古碛钟声雨,鹤舞灵湖松籁风。石壁遗书多鸟篆,仙岩留迹半云封。坐看神窟流泉异,听彻音山迭奏终。武宣(旧称武仙)古“八景”指的是以下八景:双髻晴岚、三台叠翠、古碛钟声、灵湖松籁、石壁遗书、仙岩留迹、神窟流泉、音山迭奏。“双髻晴岚”是武宣古八景之首。“双髻晴岚”,是指位于武宣东乡镇的双髻山秀丽多姿之景。双髻山,海拔米,是武宣与桂平市交界之山,其主要部分在武宣县东乡镇。清代嘉庆年间《武宣县志》载:“双髻山,在东乡上里,离城六十里,双峰高峙如髻,天晴有岚烟积翠,县八景双髻晴岚即此,山下有岩,音二谢读书处。”双髻山双峰耸立,云雾缭绕,美不胜收。年4月18日,我们几位登山爱好者沿着双髻山下的古道“通衢大道”攀登双髻山,再一次感受“双髻晴岚”的神奇魅力。上双髻山有两种选择:一是从桂平寻蓬村上山,二是从武宣屯应村上山,从桂平那边上双髻山,相对难度较小,从武宣这边上山难度较大,但风景更美。18日这天,我们是从武宣东乡屯应村上山。上午9点,我们停车在冯九庙前,然后开始上山。翻过一个坡,眼前出现清澈的双髻河。双髻河发源于武宣与金秀交界的紫荆山深处,河水清澈,是天然的游泳池,每到夏天,双髻河吸引大批的游人前来避暑。沿着双髻河走上几公里,我们便走上一条进山的小路,这就是双髻古道。别小看这不起眼的小道,在以前,这古道是赫赫有名的“通衢大道”。这一条天险古道,俗称东乡界,自西界脚东乡镇屯应村起,至东乡界脚的桂平市花蕾村止,全长30华里,上山15华里,下山15华里,山势险要,雄伟壮观,这条天险古道,从清代19世纪中叶到民国初期,一度为浔州、梧州、柳州三府的陆路交通要道。古道从猪仔峡中穿过,这条山谷极其狭窄,谷底长满了各种植被,一条溪流从谷中穿过。一路上时隐时现石板路,有时候古道又被植物完全包围,形成一道植物的拱门,在这样的小路上穿行十分惬意。12点,到达东乡界顶。在这里可以看见双髻山的全景。双髻山像姑娘头上的两个发髻,所以称双髻山。双髻山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年7月,太平军由象州回师紫荆、金田时,以茶地村为大营,以双髻山为屏障,派重兵驻守,清军屡攻不下,死伤惨重。后清军乘大雾绕道猪仔峡来攻,双髻山失守,紫荆山无险可守,洪秀全乃下令全军撤至金田。双髻山还是抗日的战场。年10月下旬,日军从紫荆向双髻山逼近,国军据守双髻山,29日至11月1日,国军与日军在双髻山奋战4天3夜,击毙日军难波正六少佐等80余人,击伤野吉大佐等余人。我们在坳口稍作休息,开始向双髻山顶进发。沿着小路,好不容易爬上陡峭的山头,以为到山顶了,结果只是到了一个小山头而已,登上一座山头,却发现还有另一座山头在更高处。双髻山上有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只偶尔看到一两簇杜鹃花,在山上的大风中摇摆。除了杜鹃花,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在山崖上生长,她们生命力之强令人佩服。双髻山的景色因天气的不同而变化无穷。我们上一次来的时候,天气晴朗,极目远望,四周美景尽收眼底。这一次,飘着小雨,雨后,山间云雾缭绕,婉如仙境。双髻山,以她秀丽多姿之景色和传奇的故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士前来探访。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606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